善明會職涯一站式服務平台

溝通漏斗模型:揭秘「溝通黑洞」的真相,為何你說的話80%都「消失」了?
Picture of 職涯小編

職涯小編

您是否曾遇過這樣的情況?明明自己講得清清楚楚,對方卻總是抓不住重點,最後事情沒辦好還怪您沒說明白?您氣惱地想:這麼簡單的事都做不好!是能力不行?態度不行?還是理解力有問題?但冷靜下來想想,真的只有對方需要負責嗎?現在就為大家揭曉關鍵——這背後涉及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:「溝通漏斗理論」。

什麼是「溝通漏斗」?

簡單來說,您心裡想表達的是100分,說出來的只剩80分,對方聽到的大概60分,真正聽懂的40分,最後執行時只剩下20分了。想想是不是很可怕?為什麼會這麼誇張?

以下幾個原因值得深思:

  1. 表達損耗:當您試圖將想法轉化為語言時,可能因為詞彙選擇、表達技巧或情緒狀態,導致資訊的第一層損耗。例如,著急時講話過於簡短、緊張時容易語無倫次,或使用太專業的術語讓人聽不懂。
  2. 接收限制:對方接收資訊時,也可能因為注意力分散、背景知識不足或文化差異,無法完全捕捉您的意圖。就像收音機信號不良,聲音時斷時續。
  3. 解讀偏差:即使資訊被完整接收,每個人依據自身的經驗與認知框架去解讀,也可能產生誤解。例如,同一個笑話,有人笑得前仰後合,有人卻一臉茫然。
  4. 執行落差:最後,執行階段更是考驗!即使完全理解,實際操作中也可能因資源限制、動力不足或優先順序調整,導致執行結果與初衷大相逕庭。

如何避免「溝通漏斗」?三步驟堵住資訊黑洞!

  1. 明確具體需求:將模糊的指令轉化為可操作的細節。例如,把「把房間打掃一下」改為「整理床鋪、擦拭玻璃、拖洗地板」;把「儘快完成報告」改為「明天下午3點前提交市場分析報告,需包含競爭對手數據對比」。
  2. 分段表達避免混亂:每一段表達聚焦一個核心目標,避免一次性傳遞過多資訊,導致對方接收不全或混淆。
  3. 確認回饋機制:表達結束後,請對方複述或總結重點,確保資訊傳遞無誤。

透過熟練運用以上三步驟,有效堵住資訊黑洞,讓每一次溝通都能精準傳遞,不再打折!

 
如果你需要更具體的幫助,比如針對某個職位的簡歷修改建議,可以預約CV診斷服務,提供給我們更詳細的CV內容,我們會根據你的情況提供個性化的建議,助你職場之路更加順暢!💪

預約CV履歷診斷服務,更新或優化你的CV簡歷。

*所有個人資料絕對保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