善明會職涯一站式服務平台

畢業=失業?大學生進入職場為何處處碰壁?
Picture of 職涯投稿

職涯投稿

「為甚麼一出社會,過往所學的知識卻通通派不上用場?」這是不是你的心聲?許多職場新鮮人從校園踏入職場,總感覺水土不服,甚至懷疑人生。這不一定是能力不足,有可能你只是卡在了這三個地方:

一、學用落差:未能連結學校知識到職場

       十六年中小學和高等教育,讓我們習慣了溫書、考試、拿高分;但職場卻完全不同,每次與老闆、同事的對話都像突擊測驗,無範圍、無標準答案,令人防不勝防。課本知識著重理論層面,很多學生缺乏實踐經驗,對職場運作一無所知。當老闆要你立即解決問題時,無法將學校知識連結到職場工作的你,便陷入了所謂的「學用落差」

       別慌!這並不代表學過的知識沒用。想收窄學用落差,學生應主動且正面地思考「我為甚麼要學這個?」、「這些知識在現實生活中該如何應用?」、「如果我是企業,我會怎麼運用這些知識?」;而職場新鮮人則應仔細分析現有工作流程,找出當中與理論契合或差異。如此,才能有效銜接學校知識與職場技能。

二、心態未轉:別再當學生,職場要的是「貢獻者」!

許多職場新鮮人還沒有完全擺脫「學習者」的身份,在尚未建立起積極解決問題的「貢獻者」心態時,仍習慣被動地等待「前輩」來指導。現實點說,職場不是學堂,「付錢」的時候當然可以當學生,「收錢」的時候便要當員工了!想解決這問題,關鍵在心態轉變。從老闆和同事的角度思考:他們需要甚麼?而我又能提供怎麼樣的幫助?

       然而,可能有人會抱怨說:「即使我肯做,作為新人的我也不可能有多貢獻吧?」說得不錯,但讓我們稍微倒帶一下,重新看一下這句:「建立起積極解決問題的『貢獻者』心態。」當中的重點其實不在於貢獻二字,而是積極解決問題的心態,這才是尚未鍛鍊出豐富技能的職場新鮮人該注意的地方。

三、自我迷失:轉向沒導航,小心迷路!

       在離開校園、轉向職場的過程當中,我們可能會發現自己身處在「閾限空間」(liminal space),即介乎於學生與職人之間的模糊地帶,既期待未來也害怕未知。這種過渡狀態讓人感到不安,因為舊身份已褪去,新角色尚未確立,心就像飄浮在兩個世界之間。

        面對這種不安,首先要接受「不確定就是正常」這個事實,暫時的迷茫是變革的必經階段;其次,是要主動探索這段過渡期的意義,把它當成一個「迷你試驗場」,嘗試新技能、建立新關係,讓自己從模糊中找到方向;最後,保持好奇和幽默感,適當緩解情緒,把不安當作成長的刺激。當你能夠在這片「似曾相識又陌生」的過渡地帶自在行走時,不安便會慢慢轉化成前進的動力,迎向更精彩的未來。

       總之,從校園到職場的轉變,不只是能力的考驗,更是對實戰經驗、心態轉換和自我價值的全方位挑戰。了解這些「卡關」點,才能幫助你順利升級。

 
如果你需要更具體的幫助,比如針對某個職位的簡歷修改建議,可以預約CV診斷服務,提供更詳細的CV內容,我們會根據你的情況提供個性化的建議,助你職場之路更加順暢!💪

預約CV履歷診斷服務,更新或優化你的CV簡歷。

*所有個人資料絕對保密